• 首页

    首页

  • 分类

    分类

  • 笛声再响 艺启新篇 ——意大利陶笛大师法比欧进校园活动


    "笛声再响 艺启新篇"

    ——意大利陶笛大师法比欧进校园活动

    2025年9月22日,晶城中学再次迎来了一位熟悉的身影——意大利陶笛演奏家法比欧(Fabio)。继今年4月份来访后,法比欧与沂蒙泥哨非遗传承人张宗沛老师再度携手,为晶城中学校园注入新一轮的艺术活力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法比欧先生在整个活动期间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,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了对校园文化的尊重与融入。本次活动延续“大师课+音乐会+泥哨工坊”的形式,特别聚焦合奏训练与非遗手作,让笛声不仅在剧场回响,更在每一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。

    七重奏大师班:从《Bella Ciao》到团队共鸣

    上午10点,五楼梦想剧场内,法比欧为陶笛七重奏AB组学生开展深度训练。颈系红领巾的他与同学们迅速拉近了距离。本次课程重点排练意大利民歌《Bella Ciao》,法比欧从音色融合、声部进退到情感表达进行细致调整。他特别强调:“合奏不是独奏的叠加,而是倾听与配合的艺术。”学生们在他的引导下,逐渐从“各吹各调”走向“声气相通”。

     

    1.jpg

     2.jpg

    3.jpg

    4.jpg

    宣讲暨演奏会:中西共鸣,笛声传情

    中午12点起,六年级全体学生齐聚梦想剧场,其他年级通过直播同步观看。法比欧此次独奏登场,带来多首经典曲目,其中《森林狂想曲》以轻快跳跃的节奏、模仿自然之声的巧妙设计,引得全场掌声雷动。随后,六(5)班逯一诺同学以一首《微笑波尔卡》展示三管陶笛的丰富音色,自信从容的演奏展现晶城学子的风采。张宗沛老师则通过生动讲解,串联起陶笛的历史脉络与现代价值。

    5.jpg

     6.jpg7.jpg

    8.jpg

    9.jpg

    泥哨工坊:指尖塑形,文化入心

    下午,在三楼美术教室六(9)班学生参与泥哨制作课程。张宗沛老师从选土、塑形、开孔到试音逐步指导,学生们在捏土调音中体验“从无到有”的创造乐趣。有学生笑言:“原来每个泥哨都是独一无二的乐器,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存在。”

    10.jpg

    11.jpg

    12.jpg

    13.jpg

    14.jpg

    意大利陶笛大师进校园的再度开展,不仅是艺术的回响,更是美育的延续。晶城中学通过持续搭建与国际艺术家、非遗传承人的互动平台,让学子在笛声与泥土间,感受文化的广度与深度,真正实现“艺润心田”的育人目标。

     

    学生心得

    六(5)班 逯一诺

    “首次与法比欧老师面对面交流,我深感荣幸。他在指导《微笑波尔卡》时强调‘音乐的本质是传递情感’,让我对演奏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当我奏响旋律、看到台下同学沉浸其中时,我体会到艺术共鸣的力量。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演奏技巧,更让我认识到音乐连接心灵的独特价值。”

    八(2)班 章欣怡(七重奏队员)

    “在排练《Bella Ciao》的过程中,法比欧老师引导我们通过呼吸控制与声部配合,传递乐曲背后的历史厚重感。我深刻体会到,合奏不仅是技术的融合,更是团队协作与艺术表达的集中体现。当七个声部和谐统一地奏响尾声时,我感受到了集体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与艺术升华。”

    九(7)班 施森怡

    “从去年《天空之城》的空灵到今年《森林狂想曲》的生动,法比欧老师用陶笛展现了音乐的多元表达。作为九年级学生,我在紧张的学习间隙通过这场音乐会获得了美的滋养与精神放松。艺术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,更为成长注入了持续的动力。”

    六(9)班 杨彦博

    “泥哨制作课程让我亲身体验了从泥土到乐器的完整过程。张宗沛老师所说的‘手作传递温度’,我在每一个塑形、开孔的步骤中都有了真切体会。这不仅是一堂手工课,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的沉浸式学习,让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同与尊重。

     

    撰稿:尚羿成

    编辑:高钰皓

    摄像:朱黎

    初审:王亚

    复审:杨雪茹

    终审:孙强


    侧栏导航
    使用手机扫一扫直接访问 ×